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动物种类和行为:狂犬病通常通过犬科动物(如狗、狼)及其他哺乳动物(如猫、蝙蝠)传播。如果被咬的动物表现异常,如攻击性增强、流涎或异常害怕水,风险可能较高。
2.地理位置和疫区:某些地区狂犬病更为普遍,若在疫区被动物咬伤,感染风险相对增加。在非疫区,家养且已接种狂犬疫苗的宠物咬伤,感染可能性较低。
3.伤口性质:狂犬病病毒通常通过唾液进入人体,深度穿透皮肤的伤口风险最高。轻微抓伤或无破皮的舔舐,风险相对较小,但不应忽视。
4.临床症状: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但可短至一周或长达一年。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与流感类似。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焦虑、幻觉、恐水症及瘫痪等严重症状。一旦临床症状出现,疾病几乎总是致命的。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及时清洗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避免与野生或来历不明的动物接触,定期为家养宠物接种狂犬疫苗,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