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定义及分类:
胆囊息肉是指在胆囊内壁表面出现的隆起性病变。
根据病理性质,胆囊息肉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最常见)、腺瘤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等类型。
2.大小标准:
小于5毫米的息肉通常被认为是微小息肉,一般定期随访即可。
大于10毫米的息肉被认为风险较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处理。
3.风险评估:
息肉大于10毫米者,有一定恶变风险,需密切监测甚至考虑手术治疗。
多发息肉或伴有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等情况,也增加了恶变的可能性。
4.诊断及检查:
超声检查是发现胆囊息肉的主要手段,能够提供息肉的大小、数量及形态学特征。
对于可疑恶变的息肉,可选择增强CT或MRI进一步评估。
5.治疗方法:
小于10毫米、无症状的息肉可以每6-12个月复查超声。
大于10毫米或有症状的息肉,常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预防恶变。
10x8毫米的胆囊息肉属于较大的息肉,其有潜在的恶变风险,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