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肌梗死的病因主要包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90%以上的病例。脂质在冠状动脉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收缩,使得血流减少或中断。
2.临床表现:
胸痛:超过70%的患者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20分钟,且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其他症状:可能出现出汗、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头晕和焦虑等。
无痛性心肌梗死: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疼痛表现。
3.诊断方法:
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特征性改变,是最常用的早期诊断工具。
血清标志物:心肌损伤时,肌钙蛋白T和I水平升高。
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4.治疗措施:
急性期治疗:包括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支架置入)等,以恢复血流。
长期管理:二级预防措施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以降低再次发生的风险。
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及时识别和治疗非常关键。应注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