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肛周脓肿:肛门附近的感染形成脓液聚集,表现为红肿热痛,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肛周疼痛性肿块病例的70%。早期可能仅有硬结和轻微压痛,但随着感染加重,疼痛会显著增强,尤其在排便时。
2.外痔血栓形成:由于久坐、用力排便或肛门静脉压力增加,血液凝结形成血栓,导致剧烈疼痛。外痔血栓通常表现为一个青紫色、触痛明显的肿块,多发生于突然用力后,例如剧烈咳嗽、分娩等情况下。
3.肛裂并发感染:肛裂是肛管黏膜的裂口,可因排便引发撕裂样疼痛。当裂口继发感染时,可能在肛门周围形成肿块,同时伴随分泌物增多及局部疼痛加剧。
4.皮脂腺炎:由于皮肤分泌的油脂堵塞毛囊或腺体导致的发炎,常见于肛周的皮肤褶皱处。疼痛感较轻或中等,但若未及时治疗也可发展为局部脓肿。
5.其他情况:如肛门直肠周围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梅毒性硬结、克罗恩病相关肛周病变等,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应考虑。
发现肛门周围疼痛性肿块时,需要尽快就医以明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拖延治疗可能使病情加重或带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