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药物调节
化疗后可能导致体内液体平衡紊乱,从而引发水肿。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利尿剂,例如呋塞米,帮助排除多余的水分。但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防止电解质紊乱。某些情况下还可能调整抗癌药物的剂量或方案以减少副作用。
2.饮食调控
适当减少盐分摄入有助于降低体内钠潴留,进而改善水肿。每日摄盐量建议控制在5克以下。应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减轻水肿。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和橙子,有助于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3.活动与体位管理
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可能加重水肿,应适当活动下肢肌肉以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抬高患侧肢体,例如躺卧时将腿部略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缓解肿胀。
4.监测身体状况
定期检查体重、尿量和水肿程度,通过这些指标了解体内的液体状态。如果出现快速体重增加、严重的四肢肿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提示更严重的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5.针对潜在原因治疗
如果水肿与肾功能受损或低蛋白血症相关,需针对性处理。例如,通过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或评估肾功能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6.心理健康支持
长期承受化疗副作用可能带来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支持。
化疗后的水肿需要科学管理,多数情况下可以逐步缓解。如处理不当或症状持续加重,则可能提示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