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术前准备
确定手术方案: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明确神经受压部位和程度。
评估手术风险:检查心肺功能、凝血功能,以及有无其他影响手术的疾病。
规划术式: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联合手术。
2.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以保证术中无痛和患者安全。
体位摆放:根据手术方式选择合适体位,如仰卧位用于前路手术,俯卧位用于后路手术。
3.切口及显露
前路手术:在颈前部切开皮肤和肌肉,显露椎体和椎间盘。
后路手术:在颈后部切开皮肤,分离颈部肌肉,显露椎板和椎管。
4.减压操作
前路手术:切除病变的椎间盘或椎体,解除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
后路手术:通过椎板切除或开窗术扩大椎管,减轻神经受压。
5.植骨融合与内固定
植骨:在去除病变组织后,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促进椎体融合。
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6.术后处理
关闭切口:逐层缝合皮肤和肌肉,确保无渗漏和感染。
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给予康复训练。
手术的具体方式和步骤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所不同,术前详细评估和术后科学护理对于恢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