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足三里:
位于膝盖下方3寸,胫骨前脊外侧一横指处。此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
2.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交汇之处,按摩此穴能综合调理脾虚引起的多种不适,如腹胀、乏力和食欲不振。
3.中脘:
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上4寸处。该穴能够有效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系统问题,缓解胃痛和腹胀。
4.脾俞:
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穴是脾脏的背俞穴,按摩此处有助于健脾益气,调理脾胃虚弱导致的疲劳和食欲差。
5.大都:
位于足大趾第二节(近端趾骨)与第一跖骨结合处,稍向内侧凹陷处。此穴位主要用于调理脾经气血,按摩该处可以缓解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腹泻等问题。
6.太白:
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太白穴为脾经原穴,按摩此穴可帮助恢复脾脏功能,改善脾虚症状如乏力和体虚。
应当注意的是,按摩时要保持力度适中,每次按摩每个穴位5到10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逐步感受到效果。不宜过度按摩,以免损伤皮肤或导致其他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