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血压调节机制:人体血压由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当从坐姿或卧姿迅速转为站立时,重力作用会使血液向下肢流动,导致脑部短暂供血不足。正常情况下,身体会通过收缩血管和心跳加快来维持血压稳定,但如果这种调节机制失效,就会出现低血压现象,导致头晕甚至晕倒。
2.影响因素:
年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这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减弱,调节能力下降。
脱水:缺乏足够的液体摄入或大量出汗、腹泻等情况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加剧低血压。
药物:某些降压药、利尿剂或抗抑郁药可能影响血压调节功能。
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心脏疾病等慢性病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和血压调节机制。
3.预防措施:
慢慢改变姿势:从坐姿或卧姿转为站立时,应缓慢进行,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调整血压。
保持水分:每日饮水量应充足,避免脱水情况发生。
饮食均衡:保持营养均衡,特别是补充足够的盐分和电解质,有助于维持血容量。
避免长时间静坐:定期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滞留下肢。
监测用药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体位性低血压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但频繁发生可能提示潜在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