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心律失常,由于心房电活动异常,心房无法正常收缩。这种状态会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根据研究,心房扑动患者的血栓风险显著提高,与非心律失常患者相比,脑梗阻发生率上升至2至5倍。
形成的血栓可能通过血流进入脑部,造成脑梗阻,即缺血性中风。脑梗阻的结果是部分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损伤或坏死,严重影响神经功能。数据表明,在心房扑动患者中,由心源性血栓引发的脑梗阻病例占比高达15%至20%。
心房扑动不仅与急性脑梗阻有关,还可能影响长期健康状况。持续的心房扑动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加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
心房扑动是脑梗阻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通过积极治疗心房扑动,如采用药物、导管消融术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脑梗阻风险。定期心脏监测和血液稀释药物的使用在预防脑梗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