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术前准备
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评估。确保无明显凝血障碍或严重感染。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扫描,用于明确肾脏解剖结构及梗阻位置,制定适合路径。
手术区域通常在侧腰部。术前需消毒并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2.穿刺定位
在影像引导(如B超或X线)的辅助下,从患者后腰部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穿刺,通常是在第11或12肋间靠近后腋线的位置。
用穿刺针准确进入肾盂,确认导尿针位于肾积水区域,一般可通过抽取尿液或注射造影剂验证。
3.置入导丝与扩张
将一根柔软的导丝插入肾盂,通过导丝定位穿刺路径。
使用逐级扩张器扩开穿刺通道,以便后续放置导管。每次扩张的直径增加约为0.5-2毫米,直到达到预期口径。
4.留置造瘘管
沿导丝插入有多个侧孔的造瘘导管,使其末端位于肾盂内部,另一端连接外部尿袋。
确保造瘘管固定牢固,同时注意防止漏尿或脱落。
5.术后处理
局部包扎伤口,并定期更换敷料以避免感染。
持续观察尿量、颜色及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必要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以预防术后感染。
随访影像学检查,评估引流效果及原发病情变化。
此手术对于缓解急性尿路梗阻和改善肾功能有重要作用,但也可能会带来如感染、出血、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因此手术操作需要精准,术后管理必须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