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发病机制:急性胃黏膜病变常与胃酸分泌增加和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有关。应激状态下,机体会分泌大量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可以导致胃酸分泌量增多,从而对胃黏膜产生直接腐蚀作用。同时,血流减少使得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增加了胃黏膜病变的风险。
2.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呕血或黑便(即消化道出血),这些表现提示胃黏膜有较为明显的损伤或溃疡。
3.诊断方法:胃镜检查是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主要手段,通过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黏膜糜烂、出血点或溃疡。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隐血试验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4.治疗措施: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及必要时止血等措施。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常用于降低胃酸分泌,而黏膜保护剂则用于增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避免过度应激、合理使用药物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该疾病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