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注射药物的作用机制:
内痔注射治疗通常采用硬化剂或其他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局部注射使痔核周围的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继而形成纤维化,从而减少痔核的血供并固定其位置。炎症反应会引起局部组织的轻微肿胀和刺激,导致肛门产生坠胀感,但因内痔区域的感觉神经较少,因此一般不会有明显疼痛。
2.局部静脉回流受阻:
硬化剂注射后,痔静脉的血流被部分阻断,可能暂时影响局部的静脉回流,导致局部压力增加。这种压力往往表现为坠胀感,而不会伴随剧烈疼痛。
3.神经反射的作用:
肛门直肠内存在丰富的植物神经网络,在硬化剂注射后,局部炎症及组织变化可能刺激到这些神经末梢,诱发轻度钝性的坠胀感。这种不适感通常属于正常范围,但因内痔处于直肠内部,缺乏分布密集的躯体痛觉神经,所以不引起明显疼痛。
4.局部炎症的影响:
注射后的无菌性炎症可能导致组织周围的轻微渗出或水肿,从而增强坠胀的感觉。渗出的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种情况通常是治疗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但如坠胀感显著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出血、感染或排便困难,则可能提示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应及时复查以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