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常见原因
胃镜检查常对食管、胃或十二指肠黏膜造成轻微刺激,部分人可能因此感到短暂不适,但通常这种疼痛在几个小时内会缓解。如果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则可能与以下问题相关:
a.器械操作导致的黏膜轻微擦伤或充血;
b.胃镜检查过程中进行取活检或其他操作引发局部创面刺激;
c.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为器械使用过程中的组织穿孔或较严重的机械性损伤。
2.判断严重程度
如果仅为轻微疼痛且无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黑便或高热,大多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休息、进食易消化食物来逐步缓解。
若疼痛剧烈,特别是伴有以下症状时需高度警惕:
a.持续腹部剧痛,无法缓解;
b.出现呕血、黑便或明显贫血表现;
c.全身低热或高热,提示感染可能;
d.胸口或背部放射性疼痛,可能暗示更深层次的损伤。
3.应对措施
停止进食硬质、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多饮温水保持消化道湿润。
疼痛较轻时可考虑服用抗酸剂或胃黏膜保护药物,如硫糖铝、雷尼替丁等,但应遵医嘱。
明显症状者应立即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光或CT)排除严重并发症。
4.预防建议
胃镜检查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操作范围及可能风险。
检查后一段时间内避免过冷、过硬、过辣或油腻食品摄入,减少胃肠负担。
胃镜检查后的持续疼痛若合并全身症状或加重趋势,尽早就诊是有效规避危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