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腹水: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及门静脉高压,腹腔容易积聚大量液体。约85%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腹水,其中部分病人可能发展为顽固性腹水,治疗效果有限。
2.黄疸:胆红素代谢障碍会导致皮肤、巩膜以及尿液呈现明显的黄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通常升高至34至51微摩尔每升以上,反映肝功能持续恶化。
3.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30%至40%。这种出血往往起病急骤,出血量大,并伴有较高的死亡风险。
4.肝性脑病:氨的代谢障碍使毒性物质进入大脑,导致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意识模糊、行为异常,严重时可发生昏迷。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在失代偿期患者中约为10%至20%。
5.感染倾向:免疫功能低下增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风险。数据显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约为23%至25%。
6.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减少导致易出血,例如皮肤淤斑、鼻出血或手术后止血困难。实验室检查常显示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7.多器官功能衰竭:随着疾病的进展,心、肺、肾等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到累及。肝肾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并发症,肾功能急剧恶化,预后极差。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同时积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和寻找潜在肝移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