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容积性泻剂:这类药物通过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例如,车前子壳或甲基纤维素。这类药物相对温和,适合慢性便秘患者,但需配合充分饮水,否则可能加重便秘。
2.渗透性泻剂:渗透性泻剂通过保持肠腔内水分来软化大便,提高排便频率。例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甘露醇等。这类药物效果较为显著,适用于短期治疗,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3.刺激性泻剂:这类药物通过直接刺激肠壁神经,增强肠道蠕动来促进排便。例如,酚酞、比沙可啶和蓖麻油。这类药物起效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依赖性甚至损伤肠道功能。
4.润滑性泻剂:如液体石蜡,通过在肠道内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丢失来软化粪便。此类药物作用温和,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5.中成药:部分中药制剂,如麻仁丸、大黄制剂等,对某些类型的便秘也有改善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副作用。
长期便秘通常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膳食纤维、增加运动量以及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症状持续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可能的病理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