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炎症控制药物: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色拉嗪)常用于轻中度患者,可减少肠道炎症。如果病情较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但应避免长期使用以防止副作用。
免疫调节剂: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可用于病情反复或对其他药物无效者。这些药物可能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需严格监测。
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如英夫利昔单抗)适合于严重或难治性患者,同时对肝外表现也有一定帮助。
2.肝功能不全的管理
原因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肝脏并发症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常有胆汁淤积,可能需结合熊脱氧胆酸治疗。
停用可能诱发肝损的药物:如怀疑某些药物可能加重肝功能损害,应及时停药并调整治疗方案。
肝脏支持治疗:包括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K、维生素D)、纠正低蛋白血症以及避免饮酒等因素加重肝损。
3.饮食与生活管理
合理饮食:摄取高蛋白、高热量但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
避免劳累:过度疲劳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建议适当休息。
定期复查:包括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评估是否有胆管病变等。
4.多学科协作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肝功能不全属于复杂的疾病状态,建议在消化内科医生与肝病专科医生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如病情进展至肝硬化阶段,可能需进一步评估肝移植的适应证。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肝功能不全的治疗需紧密关注病程变化,定期复查肝肠功能指标对疗效评估和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