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评估基础疾病:应首先确认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失衡或药物影响等基础疾病造成的心动过缓。这些情况往往通过治疗原发病可以改善心率。
2.运动调节:对于因长期体力活动导致的心动过缓,例如运动员,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但对于一般人群,适度增加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慢跑,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率。
3.饮食管理: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特别是含钾、钙、镁等元素的食物,这些矿物质对心脏传导系统十分重要。新鲜水果、蔬菜、坚果和全谷类都富含这些物质。
4.药物调整:若正在服用会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如某些心血管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5.定期监测: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监控心动过缓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6.心理健康管理:压力和焦虑可能加重心动过缓的症状,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调理的一部分。
在调整生活方式和潜在病因后,多数人的心率能够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若症状明显或伴随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以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