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习惯和食物特性
某些类型的食物较难被完全消化,比如富含纤维的蔬菜(如玉米、胡萝卜)或坚果。这是因为人类缺乏某些分解这些纤维的酶。适量咀嚼食物可以减轻这种现象,同时避免过快进食。
2.消化不良
当胃肠道消化能力降低时,可能导致部分食物残留在大便中。例如,如果胃酸分泌不足,蛋白质的初步分解会受到影响;如果胰腺酶分泌不充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进一步分解也可能受阻。此时可能伴随腹胀、嗳气等症状。
3.肠道蠕动异常
肠道蠕动过快会缩短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导致营养物质未被充分分解和吸收。这通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感染性肠炎或其他胃肠疾病。
4.相关疾病的可能
如果同时伴有腹痛、体重减轻或长期腹泻,应警惕潜在的胃肠道疾病,如乳糖不耐受、麸质敏感性肠病,甚至炎性肠病。
长期便中出现油脂样光泽且伴随恶臭,可能提示脂肪吸收障碍。
反复出现此情况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时,还需要评估胰腺、胆囊以及小肠功能。
5.必要检查
若怀疑消化功能受损,可考虑进行粪便常规检测、胃镜或结肠镜检查,以及评估胰腺酶活性、胃酸分泌水平等指标,以明确具体原因。
建议根据症状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例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的同时,搭配合理比例的蛋白质和脂肪。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明显不适,及时就医排查可能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