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菌,会引起急性肠炎,症状包括频繁腹泻、腹痛,有时伴有发热或血便。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常见,会导致水样腹泻,多见于冬季。
寄生虫感染:例如阿米巴原虫或贾第鞭毛虫,腹泻可长时间持续,并伴随恶心、疲劳等表现。
2.非感染性因素:
食物中毒:摄入被污染的食品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病,通常伴随呕吐和腹泻。
消化不良:因乳糖不耐受或进食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而出现腹泻,可伴胀气或腹部不适感。
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慢性疾病或全身性问题: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会导致反复或持续的腹泻,部分患者伴有体重减轻或贫血。
肠易激综合征:多与精神压力、饮食习惯相关,症状呈间歇性发作。
内分泌紊乱:甲亢、糖尿病也能引起腹泻,需警惕其他系统性症状。
4.水电解质失衡风险:
长期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丢失过多会引发乏力甚至危及心脏功能,应及时监测和补充。
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尤其是出现发热、严重腹痛、血便或明显脱水时,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