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辅助化疗:
如果患者术后的病理分期为Ⅱ期高危或Ⅲ期,通常建议接受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如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等。
化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但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
2.止痛药物:
术后疼痛管理是早期恢复的重要部分。轻度疼痛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中重度疼痛则可能需要短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
为避免阿片类药物依赖及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或停药。
3.消化道保护和促动力药物:
肠道手术后可能伴随消化不良或肠功能紊乱,可适当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或多潘立酮。
为预防胃黏膜损伤,可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
4.抗凝药物:
血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长期卧床患者。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可能被用于短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5.营养支持:
针对术后营养状态差的患者,可使用氨基酸或脂肪乳注射液等静脉营养补充。对于可以经口进食的患者,可能推荐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同时辅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
6.个性化其他药物:
如果存在术后感染风险,可考虑短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若有便秘或腹泻,可根据具体症状分别选择通便药物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或止泻药如洛哌丁胺。
所有药物的使用都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同时应密切监测术后指标如肝肾功能和血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