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肿瘤大小本身并非决定性因素
肠癌肿瘤大小可能根据个体差异在几毫米到十几厘米之间不等,但较大的肿瘤更容易压迫周围组织或引起症状。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更多依赖于肿瘤是否局限在原发部位,以及是否侵犯了周围器官或已经扩散至远处。早期无转移的肠癌,即便肿瘤较小,也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而高度转移性肠癌,即使肿块相对较大,可能也需要先行化疗或其他辅助治疗。
2.结直肠癌的分期标准
临床上常用TNM分期评估肿瘤进展情况,其中T表示肿瘤浸润深度,N表示淋巴结受累情况,M表示是否有远处转移。
T1-T3阶段:肿瘤局限于肠壁或已侵入周围组织,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手术切除。
T4阶段:肿瘤已广泛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手术方案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M1阶段:若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例如肝脏或肺部,仅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效果有限,需结合全身治疗策略。
3.患者的生理条件和治疗耐受性
手术不仅仅是去除肿瘤的过程,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能够承受手术的创伤。例如,晚期患者如果营养状态不佳或有明显并发症,可能需通过强化全身状况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手术。对于某些高龄患者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者,需要权衡手术风险与获益。
4.肿瘤位置的特殊性
若肠癌位于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如直肠下段,可能会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在这些情况下,治疗团队通常会根据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估手术可行性,并可能建议术前放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根治性切除机会。
肠癌的手术指征是一个综合性判断,不仅关注肿瘤本身的特性,还需结合患者全身状况、治疗目标及多学科团队的评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