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术后急性疼痛期(术后1-2周):这是疼痛最明显的阶段。手术切口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是主要原因,疼痛一般以钝痛、拉扯感为主。医生通常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止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或弱阿片类止痛药,有助于缓解不适。此阶段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咳嗽或大幅度活动,以免牵拉伤口。
2.组织愈合期(术后3-6周):随着组织逐步愈合,局部炎症减轻,正常情况下疼痛会逐渐减少。某些动作如弯腰、用力站立或扭转身体可能仍会引发轻微的疼痛或不适。在这一阶段,有规律的康复锻炼能帮助改善肌肉张力,但建议遵循医嘱进行。
3.慢性疼痛或术后神经痛(术后6周以上):约10%-30%的患者可能出现较长期的慢性疼痛,这通常与手术中神经受到牵拉或损伤有关。这种疼痛多表现为间歇性刺痛或灼烧感。如果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且影响日常生活,需要进一步咨询专业医生,评估是否存在慢性术后疼痛综合征,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如果刀口疼痛伴随红肿、渗液或体温升高等症状,应警惕感染可能,需及时就医。合理控制体重、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以及定期回访能够有效促进恢复并降低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