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血管收缩:在寒冷条件下,身体为保持核心体温,会引起皮肤和外周血管收缩。这种血管收缩减少了血液流向四肢,将更多血液集中到内脏和核心区域,从而增加肾脏的血液流量,导致尿液生成量增加。
2.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低温环境使得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ADH是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重要激素,分泌减少会使得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增加尿液排出。
3.出汗减少:气温低时,人体出汗减少。这意味着通过汗液排出的水分减少,身体通过尿液来排除多余水分的需求增加,从而小便次数增加。
4.物理活动改变:冬季一般物理活动减少,人体热量消耗降低。这使得存留在体内的水分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如尿液排出,造成小便次数增多。
寒冷天气中出现小便次数增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不用过于担心,但需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如果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尿痛、尿急等,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