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细菌:中段尿培养是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的金标准。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约占70-90%的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克雷伯氏菌、肠球菌和假单胞菌等。
2.酵母菌:在某些情况下,酵母菌如白色念珠菌可能成为尿路感染的致病因子,特别是在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
3.微生物数量:通过中段尿培养,可以确定每毫升尿液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通常,超过10^5个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计数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4.抗生素敏感性:培养出的致病菌可以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以确定哪种抗生素最有效。这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
5.检测混合感染:中段尿培养还可以帮助识别是否存在多种微生物共存的情况,这在复杂尿路感染中尤为重要。
中段尿培养是一种关键的诊断工具,通过提供具体的微生物信息和抗生素敏感性数据,能够准确指导尿路感染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