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原体: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
2.传播途径: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唾液经咬伤或抓伤传播,人类常因被携带病毒的犬只、猫或野生动物如蝙蝠、狐狸等咬伤而感染。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不会通过一般的日常接触传播。
3.潜伏期和症状: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但可能短至一周或长达一年以上,一旦出现症状,如狂躁、恐水、麻痹等,往往在数日内导致死亡。
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可能需要多年,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毒攻击免疫系统,可出现严重的免疫缺陷及机会性感染。
4.预防措施:
狂犬病可以通过接种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接种疫苗。
艾滋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措施包括安全性行为、避免共享针具以及母婴阻断等。
狂犬病和艾滋病在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上都有显著差异。狂犬病致死率极高但可通过疫苗有效预防,艾滋病虽无法根治,但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