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纤维补充剂:这类药物通过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常见的有膳食纤维、车前子壳等。这些药物通常需要每日服用,并且需要大量饮水以发挥最佳效果。大约30%的患者使用纤维补充剂后症状得到改善。
2.渗透性泻药:例如乳果糖和聚乙二醇,通过在肠道内保持水分,使粪便变软,从而更易排出。研究显示,渗透性泻药对60%-70%的患者有效,通常在24-48小时内见效。
3.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和番泻叶,通过刺激肠道壁,增强肠道蠕动。这类药物通常在6-12小时内起效,大约50%-60%的患者反映症状有所改善。但不建议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或导致电解质紊乱。
4.大便软化剂:如多库酯钠,通过增加粪便中的水分,减轻排便痛苦。此类药物一般在1-3天内见效,对30%-40%的患者有效。它们适合用于需要避免用力排便的患者,如心脏病或痔疮患者。
5.促动力药:如普芦卡必利和莫沙必利,通过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提高肠道蠕动能力。研究显示,这类药物对慢性便秘患者尤其有效,约有40%-50%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药物治疗应结合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充足水分、进行规律运动等。不同患者的情况各异,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