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全麻的主要目的包括:
使患者失去意识,以免感知手术过程。
消除疼痛,确保手术过程中没有不适感。
使肌肉松弛,便于外科医生操作。
控制反射,使手术更安全。
2.全麻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
术前评估:麻醉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了解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当前用药情况。
诱导: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方式给予麻醉药物,使患者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常用的诱导药物包括丙泊酚等。
维持: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持续输注或再次给药保持全麻状态。常用的维持药物包括异氟烷、七氟烷等挥发性麻醉剂。
苏醒: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物供应,患者逐渐苏醒。此过程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和心跳。
3.全麻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但通常在术后24小时内缓解。
呼吸抑制: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呼吸中枢,需要机械通气辅助。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过敏,需及时处理。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可能出现短暂性的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
全麻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法,但其过程复杂,要求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控。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是确保全麻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