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此类型常见于早期阶段,通常表现为非浸润性病变。
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或无症状。
约70-80%的膀胱癌患者初诊时为此类型,且复发率较高,但进展为侵袭性癌的风险相对较低。
2.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亚型,癌细胞已经侵入膀胱肌层。
这类癌症往往伴随更高的转移风险,病变发展的速度也较快。
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3.鳞状细胞癌:
在欧美国家相对少见,但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因慢性炎症或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而较为常见。
相对于其他亚型,其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
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
4.腺癌:
占膀胱癌总病例数的约1-2%,与慢性炎症刺激相关。
临床表现多样,通常为晚期发现,预后较差。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同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辅助治疗。
5.小细胞癌:
极为罕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
预后非常差,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
化疗为首选治疗方式,可结合放疗及手术。
不同亚型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一般预后较好,却易复发;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需积极综合治疗;鳞状细胞癌及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难度大。小细胞癌极其罕见但高度侵袭。详细了解各亚型的特征,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