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早期床上训练:
被动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进行被动翻身、被动关节运动,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
主动活动:结合患者情况,逐步增加主动抬腿、屈膝等动作,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2.转移训练:
床-轮椅转移:利用辅助工具,如滑板、滑绳等,帮助患者从床到轮椅的转移练习,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5-10次往返。
站立练习:扶持患者站立,初期时间为30秒到1分钟,逐渐延长至每次5分钟,每天2-3次。
3.坐位平衡训练:
稳定性训练:在座位上进行左右摇摆、前后移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动态平衡练习:在稳定基础上进行手部活动,如拍球、传递物品,每次10分钟,每天2次。
4.行走训练:
辅助行走:借助助行器械,如助行器、拐杖等进行行走练习,初期在专业人员陪护下,每次5-10分钟,每天2次。
自主行走:逐渐减少辅助,增加独立行走时间和距离,最终达到每天30分钟,坚持4-6周。
5.专项平衡练习:
平衡板训练:在平衡板上进行站立、蹲起、侧移等练习,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
矫正姿势:通过镜子自我观察,调整站姿、坐姿,提高身体感知能力,每天5-10分钟。
坚持系统性的平衡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干梗塞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并提高日常生活独立性。在进行任何康复训练之前,应咨询专业康复医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