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高血糖对肾小球的长期损害导致的,常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和蛋白尿。在糖尿病早期,可以通过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来发现肾脏损害的早期征兆。
2.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变性,这些结构性变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使得原本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的蛋白质漏出,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约20-40%的患者会在其病程中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可以从微量白蛋白尿逐渐演变为显性蛋白尿,甚至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4.控制血糖水平在糖尿病管理中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通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包括对肾脏的损害。
5.除了血糖控制,还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包括检查尿中的白蛋白、肌酐等指标,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血糖管理,以减少尿蛋白增高以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