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甲减怎么回事

2024-10-2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病情分析: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药物性甲减)是一种由某些药物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导致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特定药物对甲状腺功能的抑制作用或破坏。

1.病因药物: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基咪唑、丙硫氧嘧啶等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却可能导致甲减。碘化物(如碘伏、放射性碘治疗)在高剂量时也会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某些精神类药物如锂盐,免疫抑制剂如干扰素,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以及抗肿瘤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都可能引发药物性甲减。

2.发病机制:不同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甲状腺。例如,抗甲状腺药物直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碘化物在高剂量下通过沃尔夫-查伊科夫效应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锂盐影响甲状腺细胞内的碘代谢。

3.临床表现:药物性甲减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甲减类似,包括疲劳、乏力、体重增加、寒冷不耐受、皮肤干燥、便秘、记忆力减退、抑郁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粘液性水肿昏迷。

4.诊断:诊断药物性甲减需要结合患者的药物使用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降低是诊断依据。

5.治疗:首先应尽量停用或更换致病药物。在无法停药的情况下,可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TSH和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6.预防:在使用易引起甲减的药物前,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尤其是有甲状腺疾病史的人群。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早期发现和处理药物性甲减。

综合以上内容,药物性甲减是一种可逆但需重视的疾病,通过合理用药及定期监测可有效管理和治疗该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