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在早期阶段,即烧伤后24小时内,主要使用平衡盐溶液(如乳酸钠林格氏液)作为晶体补液。这种补液能够迅速纠正细胞外液缺失并恢复循环容量。通常锚定在烧伤体面积的具体比例上进行计算,以确定补液量。成人常用公式为:每公斤体重乘以烧伤面积百分比,再乘以4毫升,得出所需晶体液总量。
2.胶体液通常用于烧伤后的晚期阶段,尤其是24小时之后,帮助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常用的胶体液包括白蛋白溶液或人工合成的胶体液,可以减少水肿,改善微循环状态。胶体液补给遵循具体病情及监测指标调整,确保患者获得适宜的液体管理。
3.需要密切监测烧伤患者的尿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评估补液效果。根据这些生理参数调整补液方案,确保充足但不过度的液体补给。
合理选择与调整补液方案对于烧伤患者恢复至关重要,需结合个体情况与持续监测来制定精准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