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初步评估:一旦发现术后出血,应立即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心率及血红蛋白水平等。快速识别出血的严重程度是关键。
2.止血药物的使用:对于轻微出血,可以考虑使用止血药物,例如合成抗纤维蛋白溶解剂。这些药物有助于抑制纤溶过程,从而减少出血量。
3.内镜下止血:如果出血较为明显且持续不止,可通过内窥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的内镜下止血技术,如注射硬化剂或热凝固法。
4.血管栓塞术:对于难以通过内镜手段控制的出血,可以考虑介入放射学方法,通过导管插入相关动脉并进行选择性栓塞,以达到止血目的。
5.手术干预:当以上非手术干预无法有效控制出血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以直接修补或重建出血部位。手术决策需综合考虑出血的原因、患者的病情稳定性以及其他潜在风险。
术后出血管理中,及时评估与干预至关重要。医务团队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