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容容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妇科
1.精子的游动与到达输卵管
在射精后,约2亿到3亿个精子被排入阴道,但能够最终进入输卵管并接近卵细胞的精子仅有数百个。这是因为大部分精子会在宫颈黏液、子宫腔或输卵管途中被淘汰。输卵管伞端的位置是卵细胞等待受精的地方。
2.穿越颗粒细胞层
卵细胞外围有一层被称为放射冠的颗粒细胞层。这一层需要精子头部的酶作用才能被穿透。精子表面的某些蛋白质能和这些颗粒细胞结合,通过分泌酶来分解细胞间的黏连物质,从而打开通路。
3.穿透透明带
穿过颗粒细胞后,精子面临第二道屏障——透明带。透明带是由糖蛋白构成的一层保护结构。精子头部的顶体释放出多种酶(例如顶体酶),对透明带进行局部溶解,以便穿透这一屏障。
4.精卵膜融合
当精子成功突破透明带并接近卵细胞时,其头部与卵细胞膜发生融合。这一步骤依赖于精子和卵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分子。融合后,精子的核和尾部被吸收到卵细胞内。
5.阻止多精受精
一旦一个精子与卵细胞成功结合,卵细胞激活一种“封锁机制”,以防止其他精子再进入。这种机制包括快速的膜电位变化以及透明带硬化,这确保了单精受精的发生。
6.染色体结合与受精卵形成
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其细胞核释放遗传物质,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形成新的二倍体细胞——受精卵。受精卵随后进入胚胎发育阶段。
整个受精过程需要精子和卵细胞高度的相互配合,也受到女性生殖系统环境和身体激素水平的调控。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受精失败或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