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民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中医男科
1.病因:睾丸的下降是一种从胎儿时期开始发生的发育过程。正常情况下,睾丸会从腹腔逐渐下降到阴囊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激素分泌不足、解剖结构异常等问题,就可能导致睾丸未能完全进入阴囊。
2.发病率:隐睾症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生率约为30%,而足月出生的新生儿的发生率为3%-5%。多数情况下,隐睾在出生后3-6个月内会自然降入阴囊,但仍有部分案例需要医疗干预。
3.类型:根据位置不同,隐睾可分为腹腔型(睾丸停留在腹腔内)、腹股沟型(睾丸停留在腹股沟管内)和高位阴囊型(睾丸接近阴囊但未完全降入)。
4.并发症:如果隐睾长期未得到处理,可能增加以下风险:
不育或生育能力下降;
增加睾丸肿瘤的发生率,其风险比正常人高出4-10倍;
睾丸扭转风险升高;
影响外生殖器的正常发育及造成心理负担。
5.治疗方法:在6个月至1岁之间,如果睾丸仍未自行降入阴囊,建议进行干预。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激素疗法或手术治疗(睾丸固定术)。手术成功率较高,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
隐睾症是可以通过早期治疗纠正的。如发现相关表现,应尽早就医,以减少并发症风险并保障生育功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