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微生物繁殖的风险
隔夜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未及时冷藏或冷冻,容易滋生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分解蛋白质时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亚硝酸盐与某些癌症(如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2.氮化合物的形成
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胺类化合物。如果隔夜保存后再次长时间高温加热,可能促使亚硝酸盐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被公认为可能致癌的物质。
3.脂肪氧化产物的威胁
隔夜肉尤其是富含脂肪的肉类,在储存中可能因为接触空气而氧化,产生脂质氧化产物。这些产物不仅会破坏肉类的营养价值,还可能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从而诱发慢性疾病甚至癌变。
4.储存条件的重要性
若隔夜肉能迅速放入冰箱冷藏(0~4℃)或冷冻(低于-18℃),并且存放期间没有反复解冻,其产生有害物质的风险会显著降低。但一般建议尽量在24小时内食用,以减少潜在危害。
5.重复加热的问题
隔夜肉多次加热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流失,并可能在高温下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特别是在反复煎炸过程中,这些风险会更高。
无论肉类是否隔夜,均需注意储存方式和加工方法。避免将食物暴露在室温下超过两小时,冷藏食物应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70℃以上,尽量减少高温油炸或烧烤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