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X射线检查:这是骨肿瘤筛查的初步检查手段。约80%的原发性骨肿瘤通过X射线检查可以发现异常改变,如骨质破坏、骨质增生、骨膜反应等特征。
2.CT扫描:CT扫描能够更详细地显示骨和软组织的结构,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某些部位如脊柱、骨盆等的肿瘤,CT扫描尤其重要。
3.MRI检查:MRI可以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软组织和骨髓结构图像,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范围、侵袭程度和是否伴有其他软组织损害。对于确诊软骨类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MR成像尤为关键。
4.骨扫描: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技术,通过全身骨扫描能检测到骨骼系统的微小病变,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多发性和转移情况。一般情况下,骨扫描的灵敏度超过90%。
5.PET-CT:这种检查结合了PET和CT的优点,不仅能提供解剖结构信息,还能评估代谢活动,有助于肿瘤分级和疗效监测。
6.生化指标检查:血液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如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某些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上升可能提示骨癌,但这些指标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7.病理活检:最终确诊通常需要进行病理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性质。对于怀疑骨肿瘤的患者,穿刺活检或开放活检是确认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上述的检查步骤,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骨癌的存在、分布及严重程度,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定期复查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肿瘤的变化和可能的复发或转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