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查明原因:便血的颜色和量有助于判断出血部位及可能的病因。鲜红色血通常提示出血部位距离肛门较近,如痔疮或肛裂。在此基础上,通过临床检查如直肠指检或肛门镜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痔疮:痔疮是最常见的便血原因之一,通常伴随排便时疼痛或瘙痒。治疗可包括使用外用药膏、温水坐浴、增加饮食纤维及液体摄入以防止便秘,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肛裂:如果伴随剧烈的疼痛且出血量少,可能为肛裂。治疗主要集中在保持大便柔软及缓解疼痛,如使用局部麻醉药膏、增加纤维摄入等。
4.感染或炎症性肠病:如果便血伴随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应考虑肠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需要进行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或内窥镜检查来确认。
5.息肉或肿瘤:尽管可能性较小,但长期或反复的便血也可能提示息肉或更严重的病变如肠癌。定期筛查如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这些情况。
便血不应被忽视,特别是持续或大量出血,需要及时就医以避免病情加重和出现并发症。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