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饮食因素:摄入过多的脂肪、糖分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缺乏纤维素的饮食会使大便的形状和一致性发生变化。平均成人每天需要摄入25至30克纤维,以促进正常的排便。
2.消化系统问题:消化酶不足或胃酸分泌异常可能会影响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导致大便稀薄。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胰腺炎等疾病可能引起消化紊乱。
3.肠道疾病: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导致大便频率增加和形状改变。数据显示,这些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在每年每10万人的0.6到24例之间。肠易激综合征也是常见诱因之一,其症状包括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和抗酸剂,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平衡,影响大便形态。
5.压力与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和运动减少也可能影响肠道健康,导致大便不规则。一项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经历了因压力而导致的消化不良。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纤维摄入和水分补充,有助于改善大便形态。如果情况持续或严重,应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