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在现代医学诊断体系中(例如《国际疾病分类》或《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并没有“间歇性厌人症”这一诊断名称。它更接近于一种描述性术语,反映了个体在某些时间段内对人际交往的回避或抗拒。
2.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如果这种厌人的感受仅是短暂出现,并未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通常无需担心。这一现象可能与疲劳、压力或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如果厌人的情绪持续加重,甚至伴随焦虑、抑郁、强烈孤独感等,这可能是某些精神心理问题的征兆,例如社交焦虑症或抑郁症。
某些人格特质,如回避型人格障碍,可能会表现出持久的社交回避行为,但这不同于短期或间歇性的状态。
3.调节方法包括:
适当休息,给予自己一定的独处时间,帮助调整心理状态。
有意识地减少高强度社交活动,避免因过度交往造成的不适感。
如果间歇性厌人情绪频繁发生,建议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评估,以排除潜在的深层心理问题。
间歇性厌人症本身并非疾病,但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存在且影响日常功能,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