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导致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从而表现出情绪失控。研究显示,长期压力可能使皮质醇水平升高,而这与焦虑和易怒密切相关。
抑郁症或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常见原因。数据显示,约有30%-50%的人在这些情况下会出现易怒症状。
2.生理因素:
激素波动是常见诱因,例如女性在经前综合征阶段或围绝经期激素变化期间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大脑功能,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中,情绪不稳定的比例显著提高。
血糖水平异常,如低血糖,可能引起情绪不稳,尤其是在长时间未进食后。
3.疾病因素:
一些躯体性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情绪问题。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易怒症状较为常见,有研究显示其发生率可达20%-40%。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脑外伤,也可能引发情绪控制能力下降。
4.环境与生活方式:
嘈杂、拥挤等外部环境刺激容易增加情绪应激反应。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品,会破坏神经递质平衡,间接影响情绪。
缓解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9小时为宜,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大幅降低烦躁感。
2.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有氧运动如跑步或瑜伽能够促进内啡肽分泌,使情绪更稳定。
3.养成规律饮食习惯,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并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4.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可以有效缓解短期内的情绪波动。
5.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若情绪问题长期存在且难以自我调节,可考虑专业干预。
烦躁易怒并不是一种孤立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找到症结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