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识别并修正消极思维模式。研究表明,约60%-80%的焦虑症患者能通过这种方法减轻症状。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有助于缓解紧张状态。每次练习可持续10-20分钟,每天坚持2次能够显著改善身体不适感。
正念冥想有助于增强自我觉察能力,对缓解焦虑情绪和身体不适均有效果。一些研究发现,8周的正念训练可以减少40%以上的焦虑症状。
2.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9小时睡眠,可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运转,减轻焦虑负担。
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瑜伽,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释放体内的压力激素。
避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这些成分会加重焦虑症状。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镁、维生素B群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坚果和三文鱼。
3.药物治疗
如果焦虑症状严重且已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可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通常需要几周时间起效,约70%-80%的患者在用药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一些短期镇静剂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快速缓解严重症状,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依赖。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但可控的心理障碍。针对全身不适症状,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不适,改善生活质量。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