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屈光不正:
包括散光或远视等问题,即使未患近视,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统计显示,学龄儿童中屈光不正的发生率约为20%-30%。尤其是远视,如果度数偏高可能会导致调节困难,从而引发模糊感。
2.调节痉挛:
调节痉挛又称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过度紧张造成的功能性问题。这种情况多见于学习压力较大或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儿童,据研究,其发生率在8-12岁儿童中可达10%-15%。
3.角膜或晶状体异常:
例如角膜水肿、角膜炎或晶状体的先天性畸形、早期白内障等,都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这些问题一般伴有其他症状,如眼部红肿、疼痛或光线敏感等。
4.眼底疾病:
黄斑区病变、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虽然在儿童中较少见,但仍需排查。这类情况可以通过眼底检查发现,通常与遗传或全身性疾病有关。
5.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通过影响血液循环或神经功能间接导致视物模糊。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A)也会影响视力。
6.其他因素:
长时间电子屏幕使用可能会导致视觉疲劳;眼部外伤亦可能破坏正常视力。环境因素如光线太暗或太亮都可能干扰视觉效果。
观察孩子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畏光、流泪或视力波动等,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裂隙灯检查、验光及眼底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