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深呼吸有助于控制生理反应。缓慢而深长的呼吸能够刺激迷走神经,降低心率并放松肌肉。例如,每次吸气大约4秒钟,然后屏住呼吸2秒,再用6秒时间将气体呼出,重复几分钟可显著缓解症状。
2.增强对情况的认知控制感。紧张与心慌通常源于不确定或失控的感觉。可以通过制定计划、优先处理简单任务或者分阶段完成复杂工作来增加自信。同时,规律记录导致心慌的情境,并尝试分析其原因,有助于更好应对类似事件。
3.保持健康的作息和饮食结构。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过度疲劳。有意识地减少咖啡因摄入,因为咖啡因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多摄取富含镁、钾的食物,如香蕉和坚果,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4.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释放多巴胺,改善情绪状态。例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等,会明显降低焦虑水平。
5.学习正念冥想及放松技巧。通过集中注意力于当前时间点的感受,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转移,提高对紧张心慌的自我调节能力。每日练习10-15分钟即可获得长期效果。
6.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心慌伴随胸闷出汗、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可能涉及焦虑障碍或其他潜在疾病,应及时咨询医生排查病因。
调整心理状态、优化生活方式、结合科学方法是有效缓解心慌现象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