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镇静催眠类药物
传统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受体功能起效。一般用于短期失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其副作用较少,通常影响第二天清晨的残余效应较小。
巴比妥类药物因副作用大且易成瘾,已很少用于失眠治疗。
2.抗焦虑类药物
例如阿普唑仑或劳拉西泮,这类药物可缓解由焦虑引起的失眠,但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为同样可能产生依赖性。
3.褪黑素补充剂
褪黑素是一种调节昼夜节律的激素,适合因时差反应或生物钟紊乱导致的短期失眠问题。它的安全性较高,但效果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过量服用可能扰乱天然激素水平。
4.其他药物
部分抗抑郁药如米氮平、曲唑酮等,也被用来治疗伴随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失眠情况,应在明确病因后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适用。
服药前需经过医生的评估,明确失眠的诱因和严重程度。避免自行长期服用,以免引发药物依赖或掩盖潜在疾病,如呼吸暂停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调整生活方式,减轻压力因素,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