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评估意识水平:首先确认病人的意识状态,包括观察呼吸、脉搏以及反应能力。如无反应,应立刻准备进行心肺复苏。
2.保持气道通畅:确保病人的气道没有被异物阻塞。如果有必要,可采取抬下巴或清除口腔异物等措施。
3.立即供氧:使用氧气面罩或者鼻导管尽快给病人提供高流量氧气,一般建议流量为10-15升每分钟,以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
4.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可借助仪器进行辅助通气。
5.寻找并处理病因:在提供基本支持的同时,应该查找导致缺氧的原因,例如呼吸道堵塞、哮喘发作、肺炎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6.专业医护介入:尽快联系医疗专业人员以获得进一步处理和转运至医疗机构。
及时识别和纠正缺氧对减少病人潜在的永久性损伤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应延误氧气补充和专业医疗干预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