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天疱疮:
主要类型包括寻常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
寻常型天疱疮是最常见的类型,病变多发于口腔粘膜,随后蔓延至皮肤。
治疗通常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
2.类天疱疮:
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等。
大疱性类天疱疮常见于老年人,皮损多见于四肢和躯干。
糖皮质激素仍为一线治疗药物,如丙酸氟替卡松外用,重症者可口服泼尼松。
3.后天性表皮松解性大疱症:
该病以反复发生的皮肤大疱为特征,多见于外伤部位。
治疗依赖于避免摩擦、创伤以及局部护理,严重病例可能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水疱性掌跖角化病:
主要在手掌和足跖出现水疱,常与摩擦、压力有关。
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润肤剂、角质溶解剂如尿素软膏,必要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
5.其他类型大疱性皮肤病:
包括先天性表皮松解大疱症、自身免疫性水疱病等。
治疗方式因病因不同而异,主要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常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性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
避免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控制大疱性皮肤病至关重要。定期随访,监测药物副作用,调整治疗方案亦是维持病情稳定的重要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