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
肝癌通常是由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因素引起的。长期暴露于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突变,从而发展为癌症。
肝硬化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肝脏损伤和修复的结果。常见原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和丙型)、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代谢性肝病。
2.病理变化:
肝癌指的是肝细胞发生恶性转变形成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是肝细胞癌。
肝硬化则是一种弥漫性的肝脏结构紊乱,包括肝细胞坏死、结节再生和纤维化,导致肝脏功能失调。
3.临床表现:
肝癌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腹痛、乏力、黄疸等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或癌细胞扩散。
肝硬化患者则可能表现为疲倦、食欲不振、皮肤瘙痒、腿部水肿及腹水等。当肝硬化进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4.诊断方法:
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及甲胎蛋白水平的检测,有时需要活检确诊。
肝硬化的诊断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试验),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
5.治疗措施:
对于肝癌,治疗选择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治疗和系统性药物治疗,如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并缓解症状。包括控制饮酒、抗病毒治疗、使用利尿剂控制腹水,以及对并发症的管理。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而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二者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有很大不同。虽然肝硬化是肝癌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并不是所有肝硬化患者都会发展成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