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病因:
肛瘘:多由肛周脓肿引起,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管,是肛门腺体感染的结果。
肛裂:主要由于排便时粪便过于干硬导致肛管过度牵拉,造成皮肤或黏膜撕裂。
2.症状:
肛瘘:常表现为肛门周围流脓、疼痛、发热等症状。可出现反复感染,局部形成硬结或流脓的外口。
肛裂: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剧烈疼痛、便血。疼痛通常在排便后持续,并可能伴随便秘。
3.诊断:
肛瘘:通过肛门检查发现外口及瘘管走行,有时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明确瘘管结构。
肛裂:肛门检查时可直接观察到裂口,多位于肛门前后正中线。
4.治疗:
肛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切除瘘管并促进愈合。
肛裂: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软化大便、温水坐浴、局部用药,严重时也可考虑手术。
注意肛瘘和肛裂虽然都涉及肛门区域,但由于病因和症状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