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因: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如高盐、熏制食品)、吸烟、饮酒以及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大约50%的人群感染该细菌,其中10%-15%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这是一种癌前病变。
2.发病率:胃癌在亚洲国家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其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胃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病例约100万,占所有癌症的约5%。
3.临床表现:胃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呕吐及黑便等症状。大多数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4.诊断方法: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主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进行活检。超声内镜、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用于评估肿瘤的扩展程度。
5.治疗方式:胃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手术切除,而中晚期胃癌通常需要综合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疗法也开始应用于部分胃癌患者。
胃癌的预防应注重饮食健康,避免高盐、熏制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同时,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根除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对降低胃癌风险具有积极作用。